联系我们

  •            (025)84207048
  • 电 话:
  •            (025)84217296
  • 投稿邮箱:editor@njmes.org
  • 邮政编码:210007
  • 邮发代号:28-291
  • 编辑部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56号正阳大厦8楼

“好论文”的八个方面(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通用版)

  • 首页
  • >
  • “好论文”的八个方面(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通用版)


      于学术而言,论文这一载体,既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又可视为某阶段性成果。那什么是“好论文”,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固定模板,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所谓的“文无定法”,即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所涉内容、方法也因人而异,所以不宜采用绝对化的标准去衡量。但囿于其所要体现的科学性、严谨性,一定程度上,学术论文的写作又是“有章可循”的。本节内容,我们从“写作规范”的角度(构成论文的基本要素)入手来探讨什么是“好论文”。


一、标题:简明扼要、标新立异


      所谓“文好题一半”,并非夸大其词。一个好的标题,所能涵盖的内容其实很多,诸如我们要研究的主题、问题、方法、理论、视角甚至于结果等,都可以在标题中予以呈现。对于标题的要求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它能简明扼要地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换言之,标题即是论文的“核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论述中要时刻围绕这一“思想”进行论述、阐释,要做到文题相符。另外,“简明扼要”还体现在标题拟定的字数上,一般来说,不超过25个字(但也绝非越短越好)。二是在简明扼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研究的(观点性)结果予以体现,以期实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而这种观点性标题首当其冲地体现了“创新性”,所谓“标新”,理想状态下,更倾向于对一个未知(新)领域的探究结果,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学界所涉及研究的范畴越来越宽广,某种程度上讲,(大的)“新”领域被发现、被研究的(拓荒)空间正在缩减。而在小的领域,以不断深化、细化的角度去考虑,仍有一些研究空间有待挖掘。而“立异”则可说是相对于某一领域的不同问题,甚至于相同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而这种“不同”也可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标新”。


      以《电视不是艺术是矛盾的“游戏”——暨用两极矛盾模式反证》为例,主标题“电视不是艺术是矛盾的‘游戏’”可谓观点明确、简明扼要。“——”破折号之后的副标题:“暨用两极矛盾模式反证”则提示了该文进行研究所借助的是两极矛盾模式,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专业指向性。“电视不是艺术是矛盾的‘游戏’”这一观点一旦呈现,无论受众是肯定还是否定亦或是首次接触这一话题,可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么说呢?而自电视问世以来,学界就电视是否能称之为艺术这一议题已有不少争论,即便问题有些老生常谈,但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矛盾的‘游戏’”,加了双引号的“游戏”又是一种怎样的认知定义?它所体现的矛盾又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疑问,受众会“自觉”地进入到后续的阅读中。


二、摘要:提炼精准、独立完整


      摘要可视为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缩写精华版。通常情况下,摘要要体现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发现(观点)、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内容。上述每一个小的组成部分,都要力求精准。其要求是在客观陈述真实状况的前提下,尽量浓缩。而现实写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即有些作者使用了一些高度抽象或专业性极强(甚至是缩写)的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减分项”,会与受众拉开一定距离,陌生感自然有了,但亲近感也相应受到损失。所谓“独立”更侧重于第三人称的客观呈现,而非第一人称的主观描述,诸如“本文...”“本人...”“笔者认为...”等。而“完整”即在提炼精准的前提下,每个表述要素的句子串联在一起,逻辑是顺畅的,表意是完整的。也有不少作者,习惯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来组织语句,虽然逻辑性得以突出,但语法、句式相对死板机械化,致使摘要的整体表述缺少流动感。因此,不建议使用这种呆板的字词。以《电视不是艺术是矛盾的“游戏”——暨用两极矛盾模式反证》的摘要为例:



      电视的艺术性元素极不稳定,这种艺术性元素是在各种矛盾中被挤压、碰撞出来,而创造出它的各方(编码者、解码者、公共领域、私人领域)都无法在目的与态度上达成一致,这正使得电视的艺术性元素反映出了消费主义、商业利益、艺术操守、政治意识形态与大众民主意识等各方相互的拉锯与撕裂,妥协与无奈的结合。所以电视具有某些艺术性的元素,但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从这一两极矛盾模式中,又反证出电视的本质———“游戏”本质。


      作者开门见山先把问题的矛盾性体现了出来——“无法在目的与态度上达成一致”,随后又给出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消费主义、商业利益、艺术操守、政治意识形态与大众民主意识等”,紧接着在交代研究过程(两极矛盾模式)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反证出...‘游戏’本质”。


三、关键词:高度概括、具体实指


      从定义上来说,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或者检索而选取的,能够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通常情况下,关键词可呈现3至5个,可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进行提取。关键词的提取一般是研究文章主题的核心概念,论证过程的分析概念或者是针对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的具体名词。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词的提取并非对论文题目的简单拆分,有关关键词的类型及提取方式,在之前的《写作指南|论文的“探照灯”:关键词的三种类型及其提取方式》一文中,已做探讨,此处不再赘述。


四、前言:综述平衡、问题突出


      前言部分应确认问题并进行文献评述。“确认问题”与“文献综述”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确认问题”即该篇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是靠臆想得出的,换言之,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因而,要借助前人的臂膀,继续我们自己的研究,由此对已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是必要程序。具言之,就是对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性的陈述和评论,其最终目的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研究思路。成功的文献综述应当具有批判性或解释性,“综”与“述”要达到整体平衡,实现描述与解释、欣赏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而非简单机械的堆积罗列。当然,在文献综述之前,我们得先交代研究的背景,从而说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之后再由此自然过渡到“文献综述”环节。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评价,目的在于能够找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或是证伪),指出前人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同时提出我们自己(新)研究视角、理论、方法等。


      由此说,前言的作业也至关重要。好的学术论文,前言中的研究问题一定要突出体现,如果问题意识不突出,则直接影响后续正文的展开,容易让人产生质疑——若无问题,不予解决,那文章的价值何在?


      以《演员与导演谁更重要——中国电影票房明星效用的实证研究》一文为例:




      作者就“中国电影票房”,引出明星效应,由此针对“票房差异”开始文献综述,在对国外、国内进行了比较之后,作者(所截取图片未显示)指出“...多数文献都提到了明星效应产生的影响,也有针对明星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但对这一因素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其次...”并最终给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五、正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作为论文的中坚部分,正文要集中表现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论证、对成果的展示等。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其所涉及的选题、方法、分析论证的过程、获得的结果、表述的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正文内容不做统一的要求,但是在呈现形式上(或者说论述的步骤上)仍是有“约定俗成”的套路的。无论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学术论文的大逻辑都绕不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论述层次。而具体到每个小的部分,还可以用(二、三)分级标题来予以划分,同级标题尽可能使用相似的结构,词性及词组类型相近,语意相关。比如二级标题都要围绕一级标题展开,同理,三级标题也要围绕二级标题展开(由此是一种“分-总”关系),而同级标题之间则可体现一种平行或递进关系。


      以《传播之王——中国圣人的一项传播考古学研究》为例,正文的一、二级标题为:


二、圣人起源:沟通天地人神的“克里斯玛”

(一)“圣知天道”:圣人即通人

(二)圣巫同源:沟通天地人神的“灵媒”

三、圣人偏倚:口传时代闻而知之的“先知”

(一)圣字从耳:突显巫圣时代“耳闻”的重要性

(二)圣字从口:上传下达中“告”的重要性

四、圣人演变:从巫圣到儒圣及王圣

(一)从巫圣到儒圣

(二)从巫圣到王圣

(三)圣之不变:善沟通、兴教化的能动传播者

五、圣之差异:中西方圣人的比较分析


      由上述分级标题来看,从“起源”到“偏倚”再到“演变”再到“差异”,作者做了时间纵向上的论述,而在每个一级标题下分列的二级标题中,又能看出一种横向的平行对比关系。比如“圣字从耳”“圣字从口”,“从巫圣到儒圣”“从巫圣到王圣”。呈现的结构层次分明,就其论述的内容而言每部分都是在各自观点性小标题之下展开的,可谓是条例清晰,前后呼应。


六、结论:观点独特、预留出口


      结论是建立在前文写作基础之上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尤其是对文章主题、理论起到深化、升华的作用。总体来说,要说明该研究的重要性(但不要与前言内容重复),概括结果部分的重要发现,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概括、对局限性的讨论等来解释文章的工作如何填补了前言部分提出的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此时的观点即可视为独特的创新观点。之后,再进一步说明本研究是否提供了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新路径/策略/机遇等。有些(定量)论文还要指出该研究中的不足,说明某方面在今后值得继续探讨,也即为未来(自己或他人)继续研究预留一个出口。


七、参考文献:权威高质、注重时效


      参考文献,主要是指学术性的、阅读性的参考文献。一般来说,直接引用的文献,在论文里要用双引号把内容标注出来,就是说这句话是对原文的引述,然后在参考文献里面作注。如果对原作者观点做出重新表达,可以做参考文献,但不能用双引号,可在文献中写参见XXX。总的来说,参考文献是一篇文章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写作过程中肯定要参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参考文献,所以参考文献标识出论文写作的主要思想资源和材料来源。另一个方面,它表现了作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表现了作者对学科前沿的把握程度。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注释和参考文献是不一样的,注释是对文章中某一概念或者某一观点作补充说明,不在参考文献的范畴之内。我们在列参考文献的时候要有代表性、权威性,由此说,类似教材、字典、词典不宜做参考文献。再就是要注重时效性,尽量引用新近的,一般为近3至5年的参考文献,经典的参考文献(比如马学科的专著)需要另论。


八、其他(语言、图表等)


      语言方面,好论文的论述要自然流畅,尽量避免一些低级错误,诸如别字、错字、病句等。有不少作者喜欢用大量长句来展开论述。其实这未必是最优解,长短句的使用也要详略得当,配比匀称。一味地追求长句表述,一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二是容易出现语法错误,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图表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即之所以展示图表,一定是有具体意义的,其使用原则就是必要性。很多使用量化方法的学术论文,在进行结果分析时,需要尤为注意(参考一条):“能用表格的不要用文字,能用图的尽量不要用表格”。尤其文章中涉及数据较多时,使用图表就可以让文章的数据显得规范、简约。


      以上是从“写作规范”入手,对“好论文”进行的理解,之后我们还会从“动态过程”去分析什么是“好论文”。


 原创 亓钊 科研写作研究所